今年1月在云南調研時指出,在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,決不能走污染后治理的老路”之后,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,3月29日至4月1日考察浙江,進一步強調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。生態本身就是經濟,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,要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重大工程,推進生態文明建設。近年來,生態環境治理的相關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。
土壤問題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土地流失、土壤污染等問題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嚴峻挑戰。根據生態環境部最新發布的《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》,我國水土流失總面積294.9萬平方公里,占普查總面積的31.1%。在珠三角地區的一些城市,近40%的農田和菜地受到重金屬污染,其中10%嚴重超標。在我國,農業耕地土壤污染修復所需資金量巨大。對于受重金屬污染的農田,選擇土壤修復成本較低的植物修復方法。單位處理費用100——500元/噸,直接處理費用3.1——15.6萬億元。目前,我國土地復墾資金大多來自政府資金,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優勢尚未得到進一步挖掘。其他渠道的BOT和PPP項目融資所占比例較小。要加快挖掘土壤修復項目融資工具,撬動社會資本,為全球土壤修復項目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。
熱品推薦
Hot product